清道光年間(1821——1850年),碗窯始制吸食大煙的陶煙斗。光緒年間(1875——1908年),陶工潘金懷著手改進粗陶煙斗制作工藝,奠定紫陶的八大工序,故舊時又...
泥料紫砂泥:宜興是石質砂料屬剛,質感較為粗,紫砂泥中泥指風化了的黏土,砂指的是石英晶體和沒有風化的黏土,目數(shù)為40-80,收縮率不到10%,可塑性高,生坯強...
自建窯柴燒試了好幾次,終于出一些自認為還可以的東西。
云南出好茶,也出過明萬歷年間發(fā)現(xiàn)的、民國時讓江西陶業(yè)管理局杜重遠局長遠道來采購的上好朱明料(珠明料),還有各地礦藏豐富的高嶺土和陶泥,而把陶泥運用得...
建水陶,中國四大名陶之一,名列紫砂之后,云南省建水民間傳統(tǒng)工藝品。始于元末明初,用建水近郊五色陶土制作成型,經(jīng)過畫、雕、刻、填、刮、燒練、磨光等多...
建水紫陶的工藝特點是:鎮(zhèn)漿制泥、手工拉坯、濕坯裝飾、雕刻填泥、高溫燒成、無釉磨光。建水紫陶因藝而珍,其品質潔如玉,明如鏡,聲如磬,具有良好的透氣性...
在我國歷代豐富多彩的陶器藝術裝飾風格中,云南"建水紫陶"于清代末期出現(xiàn)了最具代表性的一種裝飾藝術即"殘貼"藝術,在建水民間又稱"爛簡書"。此風格的誕生不僅...
建水陶瓷源遠流長源遠流長,歷史悠久,是我國陶瓷的重要組成部分。早在3500多年前便出現(xiàn)了原始的制陶業(yè),到漢代已經(jīng)有了較為完美的陶器,至宋代燒制出成熟的青...
無釉磨光是建水紫陶最能區(qū)別于其他陶品的特色,一件上好的作品需要經(jīng)過七八道工序。使用先粗后細的打磨工具才能完成,以粗砂石磨去火皮,再用細砂石打磨留下...
已加載全部內容
已經(jīng)沒有更多文章了